查看原文
其他

取消论文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更应该取消行政评价!

熊丙奇 光明社教育家 2023-06-27

教育家 · 快评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破解职称评审中的“一刀切”、简单化问题,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力。其中,要求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中不得简单设立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


《通知》强调,各职称系列逐步将论文“必选”转变为成果“多选”,建立“菜单式”评价指标体系。推广代表性成果制度,标准开发、技术推广、技术解决方案、创新突破、高质量专利、成果转化、理论文章、智库成果、文艺作品、教案、病历等业绩成果均可作为代表性成果参加职称评审。


这是破除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论”的切实举措。但是,虽然《通知》明确了不以论文为主要指标后,可用教案等业绩成果“替代”论文,但还是有不少一线教师对此心存疑虑,担心没了论文这一刚性指标,无权无势的教师将更难评职称,领导在职称评审中的话语权更大,职称评审中人情评审问题可能会严重。


要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按《通知》提出的“探索通过学术委员会认定、同行专家评审、第三方机构评价、国际同行评价等方式,提高代表性成果评价的权威性;建立专业性、自律性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公平公正、代表性强、权威性高的同行评价”,淡化职称评审中的行政评价,强化职称评审的专业评价。


职称评审本来就属于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对教师来说,职称评审应评价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贡献。而之所以在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中,存在主要看论文、课题等现象,是因为职称评审由行政主导,进行行政评价。由于行政评价不具备专业性,因此,行政评价就特别强调量化指标,如强调发表论文,可是却不看论文本身,而只看论文数量,论文所发期刊的影响因子等,这催生了花钱买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


行政主导的职称评审采用论文、课题等指标,还有一个重要考量是设立一个“硬性门槛”,以减少职称评审中的跑要、人情交易问题,如果没有按职称评审的要求发表规定数量与档次的论文,就不具备评职称的基本条件。如此一来,就出现了职称评审中“唯论文”的问题。可以说,“唯论文”背后的根源就是行政评价。


这也是一线教师担心取消论文、课题等刚性指标后,职称评审中的跑要、人情交易更盛,担任行政职务的领导更容易抢占高级职称名额的重要原因。虽然教师“苦论文久矣”,但是,如果职称评审还是由行政主导,那么,“唯论文”还能一定程度守住公平的底线,这就和破除“唯分数一样,社会公众均已认识到唯分数的弊端,但是,破除“唯分数”,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又担心其中掺杂人情因素,制造更多的不公平问题。


因此,比起取消论文这一主要指标,更重要的是取消职称评审中的行政评价,让其回归专业评价。具体而言,就是学校内应成立教师委员会,由教师同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贡献进行评价。如把教案作为职称评审的材料,谁来评价教案的独创性与质量?如果是行政评价,就可能出现“领导认为好就是好”的评价结果,而推进专业评价,则会按专业标准进行评价。当然,也会有人担心专业评价的独立、公正与专业问题,所谓的教师委员会,既不独立,也不专业,并不会认真执行专业标准。这就需要培育专业评价,尤其是强化教师的教育荣誉感与学术尊严意识。


事实上,导致当前部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不强,缺乏教育与学术尊严意识的根本原因,就是行政评价,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荣誉感,也必须推进专业评价,防止评价受行政、利益等非教育因素影响。这是提高评价公正性以及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熊丙奇

编辑 | 周彩丽

设计|朱强

统筹|周彩丽


视频推荐

教师“铁饭碗”将被打破?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应注意什么?

公开听取意见“实名投票”遭教师质疑,问题出在哪里?

动辄勒令退学,学校管理不应只靠威慑力

孩子沉迷网络,家长“以毒攻毒” | “反向教育”需建立在尊重之上

男子掌掴幼童完整视频曝光!护娃也要守住情理法的边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